3)第73章 第 73 章_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礼。”

  同僚见他只是少年心性,摇摇头也不再说什么。只不过桓在心里想着,在战场上一定要盯紧点自己这位同僚,省得到时候也出麻烦。

  出征的队伍嘈杂,顾衍自然听不到队伍里的小插曲,他正笑着对昌平君说,“衍在这里便愿君侯旗开得胜,洗清耻辱了。”

  昌平君骑在马上对顾衍抱拳,“多谢丞相美言,臣定不负王上与您所托。”

  顾衍行揖礼后,带着百官将官道让开送将军们出咸阳城门。至于这次调动的军队,还在百里外的军营等着他们,并不在这里。

  修整平齐的官道直通军营,将军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驻扎地。顾衍站在咸阳城门口‘目送’他们离开,心里想着虽然昌平君此时没有反意,可楚国三家(3)不是开玩笑的,虽然现在看来三个家族看似对立,不过到了宗庙被毁的时候他们恐怕也会团结起来,然后想办法说服昌平君这位考烈王之子继承楚国,对抗秦国。

  嬴政派这么多秦国将领,甚至把几乎不问朝政的昌文君都拉出来给昌平君当丞相,大概就是在防着昌平君,像在他被策反后能立刻接管所有事物,防止出现临阵倒戈导致战败的情况。

  在昌平君出咸阳的时候,他就已经不被嬴政信任了。而不被信任的臣子,结果只有一个。

  所以,此战不论结果如何,昌平君必死。

  直到甘罗提醒他将军们已经走远后,顾衍才笑着让朝臣们都散了,而自己却向农田走去。忙了好几个月,刚好秋收已经结束,他也有了空闲,又可以去和农人们聊聊了。

  顾衍这边是终于能休息一阵了,而嬴政却还忙于前线的事情。

  杨端和报联军本就有退兵之意,但因蒙毅的军队断其退路迟迟不能退,如今秋收将过,士兵们误了农时,导致军心不稳,眼见已经有溃散之像,这次他来信就是为了问嬴政是打还是放。

  嬴政将杨端和的军报放下,又拿起蒙毅的军报。蒙毅写的是韩国诸城皆以攻下,按丞相的命令安抚百姓,开仓放粮,境内并无反意,只剩韩国都城新郑还在围困中。同样是问嬴政是直接攻破,还是就这么等着。

  在蒙毅看来,这是秦国灭掉的第一个大国,嬴政肯定需要斟酌一下。毕竟七国世代联姻,灭一国容易,但随之而来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余六国的联合反抗。秦国刚刚调兵‘助’昌平君血耻,国内空虚,若是此时六国要和秦国来个鱼死网破,秦国确实会有危险。

  嬴政皱了皱眉头,让蒙毅写降表给城里的韩王,就说投降可以留他伯之位,将新郑留给他做封地,但要将公子非、韩丞相以及兵权交给秦国。若是不降,那就直接攻破新郑再回来。

  蒙毅这边处理完,嬴政又看向杨端和的军报,斟酌了一下写道,“不必与其纠缠,击退便可。”这大概是秦国君臣之间的暗语,意思就是我主观意思是把他们放了,但是在执行层面直接放走有些亏,所以你带着守军剿灭有生力量后再把那些残兵放走。

  嬴政满意的将军报交给侍从,让他们尽快发往前线。托顾衍带着人修整秦国道路的福,从咸阳到函谷关,如果跨马加鞭走官道,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把信送到了。

  不出一个月,嬴政就得到了蒙毅和杨端和的回信,所有王令皆已执行。

  于是,秦王政六年,韩国投降,秦迁韩伯于高平,以为秦国附庸。五国联军无功而返,领兵的赵国将领庞煖战死。同年夏,迁公子非、韩丞相张平一家于咸阳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(1)《赠医者汤伯高序》

  (2)裨将军:副将,是一个临时职位,只有在军队出征的时候才会找人担任,战争结束就会归还。桓,是人名。无姓无氏,无字,只有名。出国后其他人就会称他为秦桓,和魏缭一样的性质。

  (3)指的是屈、景、昭三氏,是非常古老的家族,大概在楚国境内繁衍了很多个世纪,比楚国建国的时间都长。但拥有这个氏是在和楚王联姻后,所以可以称其为楚国的中坚力量。:,,.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